一、八达岭长城,中华国运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前,八达岭长城也像饱受磨难的中华大地一样,墙毁楼塌,满目疮痍。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提议:“修复八达岭长城,接待中外游人。”古老的长城随着民族的解放,也萌发出了新的生机。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八达岭长城的保护和修复,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改革开放以来,八达岭长城作为北京和中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作为中国旅游的黄金品牌,吸引了逐年增加的国内外旅游者。
1984年,小平同志向全社会发出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倡议,在神州内外和炎黄儿女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也彰显了古老长城对于激发全民族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小平同志的伟大号召下,古老雄关更换了新颜。修复和维修城墙4000余米,敌楼19座。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1年,代表中国万里长城,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证书;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2年,接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关于接待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接待世界各国游人最多的风景区,两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民族复兴的号角响遍了长城内外。今天,当我们信步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古老的万里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好似一座巨大的艺术作品横亘于群山与蓝天白云之间。景区内,到处是充满历史韵味的文物景观和古典建筑,到处是洋溢现代文明的鲜花、盆景和绿树,仿佛令人置身于一座庞大的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博物馆。一种为长城骄傲、为祖国自豪、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而心潮澎湃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半个世纪过去了,八达岭长城充分见证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也同样在八达岭长城这块“龙虎风云地”上鲜明地体现出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五十年代,有3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登临八达岭长城;
在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奋发图强的六十年代,有9位登临八达岭;
在中国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登临八达岭长城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增加到67位;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起步发展的八十年代,有8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游览了这一世界奇迹;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九十年代,登临八达岭长城的各国领袖达到165位;
在二十一世纪的头4年之内,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了76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在整整50年的时间里,接待了整整40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其中有160位贵宾为万里长城、为世界和平与友谊留下了经典的赞美和祝福。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景区中都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八达岭长城,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国运昌盛、民族兴旺的象征。